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祭獻

今天的讀經一,突顯了亞巴郎對天主的服從,表現出他對天主的絕對信賴。亞巴郎按照天主的說話,懷著堅定不移的信德,祭獻自己心愛的兒子依撒格作全燔祭。當他準備舉刀祭獻自己的兒子時,天主的使者阻止了他。天主悅納了亞巴郎的祭獻,是因為他全心相信並把自己最寶貴的兒子獻作祭品(教理145)。

「祭獻」是人類宗教生活中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表現,人奉獻動物牲畜或地上出產之物給他們信仰的神明,以表示依賴和服從;當時近東的遊牧民族甚至流行以「人祭」來奉獻給他們的神祇。在以色列民的宗教祭獻中,祭獻不僅有表達感恩和讚頌的功效,同時亦帶有贖罪之意。在他們眾多祭獻中,尤以全燔祭為最高的獻禮,因為祭品完全燒盡全無保留地奉獻給天主。

舊約中亞巴郎獻子預示了新約中天父將他的兒子耶穌作為犧牲:「天主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祂交出來了」(羅8:32)。這全因天主對罪人的憐愛:「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一4:10)人犯罪後不能自救,慈愛的天父只好把自己的聖子耶穌基督作了祭獻,眾人因著他的血,與天主重歸於好(教理 613)。

主耶穌基督甘願成了贖罪祭的祭品,而他也是祭獻中的司祭,因為降生成人的聖子成了天人的唯一中保,以他自己的體血建立了新而永久的盟約,一次而永遠的救贖人類,以他的苦難承行父的旨意。這一再證明了「唯一完美的祭獻,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愛他的父,並為我們的得救,所作的全燔祭。」(教理2100)。

教會現今所舉行的感恩祭獻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祭獻,實是同一個祭獻,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感恩祭中的祭獻,基督以不流血的方式自作犧牲,一如往昔祂在十字架上,以流血的方式奉獻自己 (教理1367)。我們因著洗禮成為基督的肢體,分沾了他的司祭品位;故此,「道德的生活是屬神的敬禮」(教理2031),我們每次參與感恩祭獻時,「我們獻上我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教理2031);並把讚美、痛苦、祈禱、工作結合於基督,偕同基督,完全奉獻給天主,在天父面前為全人類祈求。(教理1368)

所有參與祭獻的信徒,必須發自內心的真誠、痛悔的精神,若只有外在的祭獻而沒有真心誠意,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愛德行為,祭獻只是一種空虛的和偽裝的姿態 (教理2100)。相反,那真正與基督祭獻結合的信徒,將獲得救恩的許諾,透過今天的福音,耶穌為我們預示了他光輝的神聖面容,揭示出那些願意全心信賴他的人,必能在他的復活光照下,明瞭他的苦難為人帶的救贖恩典,並看見天主的真正光榮面貌。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認為什麼是取悅天主的祭獻? 什麼是你內心祭獻的條件?
2. 除了獻上金錢和物質,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奉獻什麼祭品給天主和教會,好能成為悅樂天主的祭品?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年3月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領洗的盟約

今天是四旬期第一主日,教會以四旬期隆重地準備慶祝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四旬期的主題,隨著禮儀年而不同,乙年主題是:天主與人的盟約,全能美善的天主採取主動、無條件地向祂的受造物廣施慈愛訂定盟約,希望人類能積極地回應,遵守盟約,進入上主為我們開闢的正途。

在讀經一的敘述中天主拯救諾厄一家脫免洪水的災禍。天主並以彩虹為標記,提醒自己對人及一切生物所許下的諾言,以後不再用洪水毀滅所有生物。讀經二中,聖保祿申明洪水是聖洗聖事的預象。洪水雖然是災禍、令人驚怕,但得以潔淨罪污。洗禮就是藉著水,除去罪惡的舊人,以迎接天主的救恩。聖洗聖事拯救了我們,其實不是水本身,而是復活的耶穌基督。福音中記述了耶穌經歷四十天的試探之後,便開始宣講天國來臨的喜訊,勸喻眾人「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谷1:15);因為我們要準備接受天主子耶穌基督親自與世人訂定新而永久的盟約。

今天的教理重點闡述天主與人所訂立盟約的特色:

一. 天主主動與人建立盟約
當人類因罪惡而與天主的關係破損後,天主主動設法要拯救人類。他以洪水為我們清洗世上的罪惡,更生了世界,以彩虹作為與諾厄和大地訂立盟約的標記,向各「民族」展開了救恩的計劃(教理56-58)。這慈愛的計劃更先於我們的任何功績(教理604),因為耶穌在我們仍是罪人時,他以「義人代替不義的人」(伯前3:18)主動地為我們犧牲,作了永恆救贖的標記,建立新而永久的盟約。

二. 盟約建基於天主的愛
天主與人建立的盟約,並不是以人類的善行作為依據,而是出於他無盡的愛。在舊約中,天主常以仁慈和忠誠來寬恕並拯救不斷背信棄言的以色列子民。在新約中,天主子耶穌甘願聽從天父的旨意,降生成人,受苦受難;他更願意徹底地為我們捨掉自己的性命,獻出作為朋友的最大情誼(參閱若15:13)。因此,耶穌建立的盟約「成了天主之愛的自由和完美的工具,及證明了他愛天父和愛天父所願拯救的人類」(教理609)。

三. 人應以服從作回應
「十誡」是天主與以色列民結盟的條款(教理2058),使曾受勞役的以民開拓一條生命的道路(教理2057),他們答應會「聽從和奉行」(教理2060)。「根據聖經,人的道德行為要在盟約內並藉著盟約,才取得其全部的意義」(教理2061);相信不少候洗者在領洗前都會猶疑自己日後能否有決心遵守天主的法律。其實我們不必疑慮,因為天主的恩寵大於我們的罪過,耶穌早已為我們「向天主要求一純潔的良心」(伯前3:21);而這顆心能讓我們對天主的愛更為敏銳,更願意以聖善的生活來回應天主。

聖洗聖事希臘文含有「浸入水中」的意思。候洗者「浸入」水中,象徵埋葬在基督的死亡中,並藉著與祂一起復活,成為「新的受造物」(教理1214),故在釋義禮中,他們會授予白衣和燭光,表示穿上基督,活於光明;所以度聖潔的新生活正是每位基督徒的重要使命。今天的讀經選篇提醒我們要忠於天主與我們所訂的盟約,這愛的盟約是在領洗時訂立,並在每次領受聖體聖血時重宣。

伯多祿說:「天主耐心地等待」方舟建造的時日(伯前3:20),故四旬期也是天主耐心等待我們悔改的日子;讓我們偕同候洗的弟兄姊妹們一起在這恩寵的時期,積極聆聽耶穌的教誨,懷著悔改的心,改過自新,以聖善和正直的生活,制勝魔鬼的誘惑、邪惡的勢力,活於主基督復活的光榮中。

信仰反思/實踐

1. 試以今天的讀經一作默想,天主忠信堅守盟約,我們又如何作出回應?你有信從福音?「聽從」聖言的指示嗎?
2.反省在生活中,甚麼事令你與天主疏離?在四旬期內,你願意在生活上作出改變?如克己、悔改、補贖、守齋、祈禱?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年2月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教理主題:病人傅油聖事

在人的生命裡,大底可以從疾病中隱約看到死亡。(教理1500)疾病能夠帶給人精神和身體上焦慮和痛苦、自我中心,甚至使人陷入絕望,但是疾病也能使人變得更成熟,使人認出自己生命中什麼是無關緊要,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們相信疾病常激發人追求天主,並歸向天主。(教理1501)

疾病與罪過雖並不相同,但在聖經中往往把兩者聯繫起來。病人在天主面前,體驗到自己的有限,並向生命的主宰呼求,因此「疾病成為人皈依的途徑,而天主的寬恕是治癒的開始」。(教理1502)

本主日的讀經一和福音是以疾病和治病為題。按猶太先祖的法律,他們會對癩病人(痲瘋病)採取隔離政策,病者會被驅趕,離開家人和社區,但這為患病的人卻得不到任何的治療和安慰,他們尤如被天主和人所摒棄。然而,耶穌來到他們中,重新接納這些被視為「不潔」的人。耶穌接觸和治癒病人的行動,是同情病人苦況的表現,藉以激發他們相信天主並沒有摒棄病者,而治療的力量更是來自至高的天主。耶穌雖然治癒的只是少數的病人,並沒有即時消除人世間的痛苦和死亡,但是耶穌對病人治癒的行動卻標誌著天國的來臨,和宣告一種最徹底的治癒──天主的勝利,天主透過耶穌基督戰勝世間因罪惡帶來的疾病和死亡。
(教理1505)

耶穌把治癒的職務交付給門徒(參閱瑪10:8),初期教會早巳藉著照顧病人、陪伴病人、為病人代禱,及舉行病人傅油聖事,努力實踐這項任務(參閱雅5:14-15)。教會七件聖事之一的病人傅油聖事,就是延續主對人醫治的使命。

梵二大公會議後,為突顯此聖事的真正性質和意義,把「臨終傅油」,回復其原來的名稱:「病人傅油」,重申病人傅油並非一件臨終的聖事,而是為給衰老或病重者在痛苦中仍得到天主安慰和拯救的聖事。病人傅油聖事雖由司鐸或主教施行,但實是主基督親自臨於病人身上。傅油禮的舉行有著特殊的行動,包括宣讀聖言、為病弱者祈禱、司鐸或主教在靜默中給病人覆手和傅油,並誦唸以下的禱文:「藉此神聖的傅油,並賴天主的無限仁慈,願天主以聖神的恩寵助佑你;赦免你的罪,拯救你、並減輕你的病苦」,司鐸在病者的額上與雙手抺上由主教祝聖的聖油,將一切交託在天主慈愛所賞賜的恩中,而教會的團體和家人的參與可
給予病者安慰和支持。

教會相信傅油聖事給予我們三項清晰的效果:首先聖神的恩寵,聖神賜予人安慰、平安和鼓勵的恩寵,為克服重病或年老體弱時的種種困難;聖神堅強病人信德,重振人對天主的信心,以抵抗凶惡、失望的誘惑和死亡的恐懼;聖神的力量亦給予病人助佑,使病者有足夠力量忍受病苦,若是天主願意,也使病者的身體獲得痊癒。再者,如有需要,也可得罪赦。(教理1520)

第二是病者與基督的苦難結合。病人透過這聖事被祝聖,以肖似基督的救世苦難及聖死,結出果實。我們相信痛苦是原罪的後果,然而痛苦卻獲得一種新的意義,痛苦成為參與耶穌救世工程的一種方式,透過病者身受的痛苦,見證基督徒的逾越,將之奉獻及光榮天主。(教理1521)。

第三是教會的恩寵。病人傅油禮是整個教會的行動,教會藉此喚醒病人和團體的信德。為司鐸們和整個基督信仰團體,也有一種靈修上的益處,因為察覺到:凡對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耶穌所做的(參閱瑪25:40)。同時,病者透過這聖事的恩寵,與基督的苦難聖死甘心合作時,他也為教會和人類的好處作補贖和犧牲(教會憲章11,教理1522)。

最後,這聖事為將近「離世的人」帶來第四項恩寵,給病苦者在人生旅途的最後階段作準備。正如聖洗聖事的傅油為我們獲得永生的印証;堅振的傅油則堅強我們;而病人傅油聖事,就給予我們塵世生命作最後的裝備,好像堅固的堡壘,面對最後搏鬥時保護我們。(教理1523)最後,教會給予那些即將離世的人感恩(聖體)聖事,作為病人回歸父家的天路行糧(臨終聖體),因著基督的聖體聖血,使人「由死亡通往生命」。(教理1524)

生活反思/實踐
1.在你的生命中有患過嚴重的病嗎?又或是被團體拒絕的經驗嗎?回顧當中的感受和經驗。你如何走出困苦,讓身心開放交託給天主治癒?
2.我們相信病人傅油聖事的整個行動是一個宗教禮儀而非魔術式的行動,那麼你如何體會聖事的功效?你認為真正的基督徒可以怎樣流露出被天主治療的影響力?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年2月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罪惡的問題

今天的讀經一選自「約伯傳」。約伯原是一名賢者且生活富足,但卻接二連三地遭遇到親友離世及身患重疾的痛苦。約伯堅稱自己從未犯罪且仍然寄望於公義的天主,但面對著種種苦難的煎熬時,仍不禁向天主呻冤並慨嘆人生的無奈與悲痛。今天讀經中約伯的哀歎可以說是所有無辜受苦者的共鳴和心聲。而這也為我們帶來更深一層的意義和反省,就是人生中的苦難確實是一個奧秘和難解之謎,受苦者未必可以即時明白其中的意義。事實上在舊約經書中也未能在這問題上給予我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在面對這樣的困境時,教會藉著今天的「答唱詠」再次提醒我們,天主是美善的,祂的偉大不是我們可以明白和探究,祂必會為人類帶來救恩和治療。在讀經二的「格林多人前書」中,保祿宗徒也為今天的主題帶來一點的反思:就是為了傳福音的緣故,保祿願意主動放棄自己應有的自由和權利,甚至成為奴僕和軟弱的人,白白地獻上自己的勞苦。「為一切人,成為一切」成了保祿傳福音時的座右銘和關鍵。

今天的福音承接上星期的讀經,繼續為我們述說耶穌在一天中的工作和使命。馬爾谷聖史多次透過記述耶穌不同的行實來揭示祂,但作者也強調,耶穌真正的身份只可在祂死而復活的奧跡中才可得以完滿地領會。於是「默西亞的秘密」成了馬爾谷福音中一個很重要的鋪排和特色,而今天的讀經正好是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魔鬼認識耶穌,但卻被禁止談及祂「默西亞」的真正身份,因為時機尚未成熟,耶穌受難的時間尚未來臨。從經文中可見,耶穌的工作是繁重和緊張的,因為常有一大群眾圍繞著祂,渴望得到治愈。但耶穌並沒有忘記祈禱的重要。透過驅魔和治病,耶穌給我們說明了「默西亞的時代」已經來臨,而祂將要永遠戰勝人類遠古的敵人:就是死亡和病苦。而這些奇蹟背後更重要的意義就是:我們需要悔改並與主修和,好能接受天主的救恩。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世的生活中充斥著種種的罪惡和不完善。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罪惡分為兩大類:即物質惡和倫理惡。倫理惡包括人的原罪和本罪,而物質惡則指那些因天災、疾病或意外等不幸事件為我們帶來的傷害和痛苦。

為信徒來說,罪惡真是一個不容易解釋的問題。因為若說天主是全善的,那為什麼會有罪惡的出現?天主又為何容許罪惡的發生?聖經的啟示告訴我們,這正是由於人類驕傲和背命的後果。事實上,原祖父母原與天主處於樂園的福樂之中。但當他們濫用了天主所賜予的自由,而違背了上主的教導和指引,造成了人與天主之間,人與他人之間及人與大地之間的關係破裂時,人便變得軟弱和無知,分不清善惡和生命的方向,而物質惡:即痛苦和疾病的折磨亦隨即進入了人現世的生命之中。這正是「原罪」墮落的景況。而原罪的氛園更影響著所有原祖父母的後代們。因為「人類的一體性」,眾人都被牽連在亞當的罪內。

整個人類,在受造之始原都擁有原始的聖德和義德。但由於亞當和厄娃降服於誘惑者之下,
犯罪損害了人性,故此一個缺乏原始聖德和義德的受損人性,便被傳衍下來。因此,原罪
是以類比的方式被稱為「罪」:它是「感染」而非「觸犯」的罪,是情況而非行動(參閱教
理 404)。另一方面,由於人缺乏了原始的聖德和義德,使人都成了罪惡的奴隸。當我們以
行動去觸犯天主的誡命時,這就成了我們需要負上責任的「本罪」了。

在面對人的種種罪惡和痛苦時,我們唯一可以寄望的,就只有天主無限的美善和仁愛,尤其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露的憐憫與慈悲。的確,只有在耶穌十字架的奧蹟中,我們才可以領略到痛苦最終極的意義,天主的愛的祟高和偉大,以及愛就是痛苦意義最豐富的根源(參閱「論得救恩的痛苦」13節)。耶穌雖貴為天主子,但卻沒有把持不捨(斐2:5)。

祂甘願降生成人,參與和承擔人類的苦難,並教導我們愛主愛人的真理。最後,藉著在十字架上的苦難、死亡和復活,耶穌為人類的痛苦帶來了最終極的意義和出路。一方面來說,耶穌的一生好像只是一位無辜的義人卻要遭受痛苦折磨的例子。但事實上,祂以自己的死亡戰勝了罪惡和死亡,以自己的痛苦聖化了普世人類的痛苦,並以自己的復活為所有的人帶來全新的生命。因著基督的自我奉獻,痛苦成為了戰勝撒旦的武器,和使人類與天主修好的媒介。

為基督信徒來說,耶穌的死而復活成了我們在種種痛苦中的希望和慰藉,而在復活的光照下,我們更相信現世的死亡只是通往永恆生命的門檻。藉著教會的服務和禮儀,耶穌在現世中繼續祂醫治和救恩的工作(參閱教理 1421)。而最重要的是:我們深信現世的這些痛苦都是短暫的。將有一天,我們會永遠與天主聖三和其他聖人聖女共聚於天國完滿的喜樂之中。正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我們都是基督的承繼人,只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與祂一同受光榮」(羅 8:17)

生活反思/實踐
1. 為你個人來說,你認為人類罪惡和痛苦的來源是什麼?你認為單靠人類的努力,可否解決罪惡和痛苦的問題呢?
2. 在日常生活中,你會以甚麼實際的行動,來減少罪惡和痛苦的蔓延呢?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2 月

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先知、導師、主耶穌基督

今主日第一篇讀經藉著梅瑟的話確立了先知只講天主「放在他口中的話」,而天主的話必會實現和應驗〈申 18:22〉。先知是天主和祂子民的中間人,就像梅瑟的言行一樣。以色列子民以梅瑟為先知的典範。今天的讀經被認定為預言「第二個梅瑟」會在以民中出現,也是作為預許默西亞的重要預言。早期的基督徒引用這經文來指耶穌基督已應驗了這預言〈宗 3:22,7:37〉。耶穌是天主和人的中間人。祂說的話和所做的一切均具神能。這是今天福音所讀到的谷 1:21-28。瑪爾谷在福音一開始就把作為先知的特徵套用在耶穌身上。祂教訓人時具有權威,連邪魔也聽從祂,即祂的話會實現和應驗;祂有驅逐魔鬼的能力,亦能戰勝邪惡。聽祂教訓的人也會因祂的話而改變。事實上,耶穌本身就是天主的話,就是天主,是降生成人的聖言〈若 1:1-18,CCC 65〉。天主以人類的言語向人講話,而且「把自己完全說了出來」〈CCC 101,102〉,意思是藉耶穌基督,把祂的愛完全顯露出來,把祂救贖人類的工程實現了。

「聖言成了血肉」〈若 1:14〉讓我們尊祂為導師。瑪爾谷福音從耶穌開始宣講時就先敘述祂召叫門徒伯多祿〈西滿〉、安德肋、雅各伯、若望〈谷 1:16-20〉。宗徒和門徒都尊耶穌為導師。這位導師教訓人時並「不像經師們一樣」〈谷 1:21〉,因為祂有權威,令人信服。祂向人講述天國的奧秘。祂吸引一大群人追隨祂去聽祂的教訓!在海邊,在山坡,在井傍,也在會堂,在聖殿。祂以驅魔、治病,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瑪 11:4-5〉,以這一切為祂的教訓作見證。在這一切說話,宣講及奇蹟之上,祂是以祂一生的所作所為,以身為教,即如何親近人,明白人的脆弱,對小孩子慈愛有加,最後馴服於聖父,甘心犧牲,「且死在十字架上」〈斐 2:5-8〉,又並復活了,升了天。祂的教導成就了拯救人類,使人與天主和好,使人認識天主俯就人的大愛,作我們的模範,使我們有分於天主的性體〈CCC 457-463〉。

面對一位如此偉大的先知和導師,我們要以信德去回應,並全心,全靈,全意投靠祂,追隨
祂,受教於祂,讓祂拯救,融入天主的愛內,踐行弟兄互愛,好能使聖三的圓融聖化這個世
界。這樣,當滿懷喜愛及傾慕走近導師,並受聖神的感動稱呼「耶穌是主」〈格前 12:3〉。

「主」這稱號一向只保留給天主,即「雅威 (YHWH)」,希臘文 (KYRIOS),但如今用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以確實承認耶穌的神聖,應享有天主的「德能,尊崇和光榮」〈CCC 446-455〉。由於個人的軟弱和不足,我們需要結合在教會的信德中不斷地祈禱及宣信「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主,我的天主!」〈若 20:28〉。稍有偏離主耶穌,就會陷於拜偶像的風險。魔鬼利用一切受造物、權勢、娛樂、種族、祖先、國家,錢財等使我們失去救贖〈CCC 2113〉。主耶穌基督應成為我們的首要對象。

今天第二篇讀經採用的格林多前書,本來與讀經一及福音的主題並沒有直接的關連,這保祿書信的選讀是常年期開始時的一個安排,旨在使我們在聖誕期後仍聚焦在基督身上。因此,在今天讀經中,保祿一方面承認婚姻的美好,但仍然強調獨身者「無所掛慮」而能更「專心事主」〈格前 7:35〉。要明白保祿是在「主很快就會再來」的等待中這樣去看的,因為耶穌再臨是初期基督徒一直強調的氛圍。雖然主好像延遲未有很快再來,但人生其實是短暫的,所以生命的每一刻均要以上主為先,祂其實「今天就要與我們一同在樂園裡。」〈路 23:45〉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是否有決心跟隨教會及眾聖人的勸告,時常或定時閱讀聖經,走近主耶穌,讓祂改變自己。
2. 在這 2015 年的開始,定立計劃,你如何在新一年裡日漸把主耶穌重置於生命的首位,愛慕祂多一點點。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