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諸聖相通

教會在每年十一月一日慶祝「諸聖節」,讓我們想起天上的教會和旅途中的教會之間的彼此相通和共融。我們一方面祈求聖人為我們轉禱,亦渴望能夠成為天主自由光榮的子女,最終進入諸聖的行列,因為教會相信「所有人都被召叫成聖」(參教理826)。

在早期教會,信眾會在殉道者殉難的日子、地點慶祝他們「成聖」的榮耀,而到了第四世紀左右,便開始在五月十三日或聖神降臨節後的第一個週日,慶祝「諸殉道聖人節」。到了公元610年,教宗玻尼法四世更將羅馬的萬神殿改變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把節日的名稱改為「諸聖節」。在公元835年,教宗聖額我略四世將慶祝的日子改為每年的十一月一日,並推廣至整個西方教會。

在今日的讀經一中,聖若望描述人類理想的結局:「我看見在以色列子孫各支派中蓋了印的,共有十四萬四千。他們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語言的,他們都經過大災難,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朝拜天主」。若望所描述的就是那些得到勝利、完成成聖任務的聖人,他們獲享永生的真福。這圖像預示了我們人類的終向:在教會的行列中,信友緊隨基督,以生命作見證,直至永生。

聖詠作者也讚美在上主前蒙福的人:就是那些手潔心清、不慕虛幻、不行欺騙的人,他們完滿承行天主的旨意,成為享見天主聖容的聖者。

教會傳統上除了紀念那些殉道者外,亦會冊封一些信徒為聖人,以宣布他們曾忠於天主的恩寵、英勇地修德行善。教會藉紀念殉道者及其他聖人,就是在他們身上「宣揚基督的逾越奧跡」;他們「曾與基督同受苦難、同享光榮」,教會表揚他們的芳表典範,以吸引信眾通過基督,歸向天父,同時亦藉著他們的功績和代禱,求得天主的恩惠。(參教理1173)

梵二大公會議更清晰地敦促教友的成聖使命:信徒藉著信仰的洗禮,領受聖神的印證,真實成為天主的子女,同屬於天主,所以真是聖徒。為此,我們必要正視天主創造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成聖,邁向愛德的成全境界。信友們要按照基督的恩賜,步武基督,反映基督的肖像,在一切事上服從天主的聖意,獻身於光榮天主及服務他人,達致圓滿結局。(參教會憲章40)

諸聖節提醒我們:旅途中的敎會與天朝聖人之間的相通共融:我們紀念天上的神聖,不僅是以他們作模範,而是藉著實行手足之愛,加強整個教會在聖神內的團結。因為當我們與聖人接近時,我們亦更接近基督的生命和光明。同時我們也不會忘記為亡者祈禱,盼望他們早日進入與基督和諸聖的圓滿共融之中。

教理指出「諸聖的相通」包含著兩種緊密相連的意義:「神聖事物 (sancta)的共享」和「聖人們 (sancti)之間的共融」,而在教會中最「神聖的事物」首推基督的體血,的確基督的體血滋養著每位信友,並使我們在聖神內共融合一,好能將這共融通傳給世界,全人類(包括生者死者)的團結就是建基於諸聖的相通當中。在這團結中,天上教會與我們之間存著一份恒久的維繫,並互相交流美好的事物,每個人的聖德都能令他人受惠。

不容置疑,我們的教會是由唯一而同一的聖神治理,她所領受的一切益處須成為共同的資產,所有信友組成一個身體,彼此分享所有。基督是這身體的元首,祂將救贖的功勞通傳給所有肢體,而這種傳遞是透過教會的聖事而進行的。(參教理 947,948)

今天福音講述的真福八端,正是信徒生活行為的楷模和態度。默想真福、履行真福是基督徒每天的職分:人類幸福的指標,不在於地上的財寶、榮華富貴;而是跟隨基督、肖似祂的聖德,為天國的臨現而努力。我們在塵世的旅途中修德成聖,的確荊棘滿途。但仰望天主特選的諸聖,他們中不乏小孩、青年、昔日在世上時,也像我們般軟弱,但現在他們已安抵天鄉,這正好激勵我們勉力效法他們,在成聖的路上邁進。

生活反思/實踐
1.  誰是你的主保聖人,你會視他/她為「完成旅途任務的典範」嗎?你對聖人的「成聖」經驗有甚麼感受?你常邀請他/她為你代禱嗎?
2.  現今政局,有基督徒因為明認信仰而受到迫害/甚或犧牲生命,當你面對類似情況:宣認信仰而有生命危險時,你會如何取捨?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1月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基督徒的司祭職務

本主日讓我們將重點放在第二篇讀經致希伯來人書中的教理主題:司祭的職務。

從前數週的讀經中,作者從神學的角度指出基督耶穌以他的死亡擔當了司祭的職務。他奉獻自己,成為悅樂天主的祭獻,因而救贖了全人類。而且,他的司祭職髙於其他在他之前的司祭中保;他其實是唯一的最髙司祭,獻上一次而永久最完美的祭獻。

本主日的第二篇讀經強調了耶穌奉天主派遣擔當司祭角色。「誰也不得自己擅取這尊位,而應蒙天主召選,有如亞巴郎一樣。照樣,基督也沒有自取做大司祭的光榮,而是向祂說過:『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的那位光榮了祂;」(希 5:4-5)

換句話說,耶穌的一生,包括苦難、死亡和復活都是天主的旨意,是為救贖人類的神聖計劃。耶穌作為人類的一位成員並不是他自己作主動,而是作為天主之子,他被父揀選及頌揚為贖罪而犧牲。

他完美的祭獻植根於他對父的旨意絕對的服從,意即天主已一次而永久地接收了為世界罪過的補償。因著他的復活,他現站在天主的寶座前,永遠地為全人類的罪過代禱。現今只有一個司祭職,就是主耶穌基督,所有與他契合的人也都分享他這偉大的奉獻。

參與基督唯一司祭職務有兩種方式,就是主教及司鐸們藉聖秩聖事所領受的公務司祭職,與所有信友因聖洗聖事而領受的普通司祭職;雖然「兩者各按其自己的方式都分享基督唯一的司祭職」卻有實質上的分別,但「彼此有連帶關係」。信友們的普通司祭職實行於發展聖洗的恩寵──亦即信、望、愛三德的生活,順應聖神的生活。公務司祭職是為普通司祭職服務的,致力於發展所有基督徒聖洗的恩寵。公務司祭職是基督用來不停地建立並領導教會的方法之一。因此,公務司祭職是透過它專有的聖事──聖秩聖事──而授予的。(CCC1547)

祝聖主教時,連同聖化的職務,也授予訓導和管理的職務......。事實上......覆手禮和祝聖經文賦予聖神的恩寵,並留下神印,致使主教們卓越地、有形可見地代表基督自己,作為導師、牧人和大司祭,並以基督的身分行事。所以,主教們因所領受的聖神,成為信仰的真正導師、大司祭及牧人。(CCC1558)

司鐸們是主教聖秩謹慎的合作者、助手和工具,奉召為天主的子民服務,與他們的主教組成唯一的司祭團,分擔不同的職務。在每一個地區的信友團體中,他們可以說是代表主教,並以完全信任和慷慨的心胸與他聯合,分擔他的部分職責和關懷,並在每日的操勞中付諸實行。(CCC1567)

致希伯來人書明認每位信徒因著聖洗也參與了司祭奧蹟,一如耶穌被天主揀選,同樣因聖洗我們也被天主召選成為司祭百姓。大司祭和唯一中保──基督──使教會「成為一個司祭的國度,事奉祂的天主和父」(默1:6)。整個信友團體,就其本身而言,是司祭性的。信友實行他們由聖洗聖事接受的司祭職,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聖召,參與基督作為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使命。他們是藉聖洗和堅振而「被祝聖為......神聖的司祭」。(CCC1546)

無論是信友的普通司祭職或聖職人員的公務司祭職,這份光榮純粹是天主的召選而不是按人的指望。「事實上,每位大司祭是由人間所選拔,奉派為人行關於天主的事,為奉獻供物和犧牲,以贖罪過。」 (希 5:1)

那為何有教會的不同職務?基督自己就是教會內職務的根源。祂建立了教會,並賦予她權力、使命、方針和目標(CCC874):主基督為了確保天主子民的牧養和成長的方法,他在其教會內設立了各種職務,以謀求全體的利益。事實上,那些擁有神權的聖職人員,是為他們的弟兄服務,好使所有屬於天主子民的人......都能獲得救恩 。

生活反思/實踐
1.  我們既因聖洗接受了基督徒的司祭職務,這職務需要我們做什麼?
2.  你願意在本週內如何生活出這司祭職務?試舉一個實例。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0 月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傳揚福音與教會的「至公性」

今天的讀經一選自匝加利亞先知書,背景是公元前 539 年,波斯王居魯士恩准被充軍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回國重建家園和聖殿。在這篇讀經中,先知預言因著猶太民眾的善表和他們從天主那裡所領受的恩典,必定吸引和感動外邦人來到耶路撒冷,尋找並皈依 萬軍的上主,而天主也會給外邦人施予祂的救恩。在這個時期,舊約裡已開始呈現「普世救恩」的思想,天主透過猶太民族,彰顯祂對人類的無限慈愛,萬民都被召 叫歸向天主,而尋求上主的人,必享安寧和幸福。今天的答唱詠也與讀經一彼此呼應,強調已得救的人(以色列子民),必須向其他民族宣揚上主的奇妙救恩。

在讀經二中,保祿為我們指出了一項很重要的信理:耶穌就是天主與我們之間唯一的中保。耶穌自己就曾說過:「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天父那裡去。」(參閱若 14:6)耶穌是全人類唯一的救主(參閱宗 4:12),這救恩是為所有人的,祂願意所有人都得救,並充分認識真理(參閱弟前 2:4)。為了這緣故,保祿被立為外邦人的宗徒,好使外邦人也能分享耶穌的救恩。今天福音的主題十分明顯,就是復活後的主顯現給祂的門徒,派遣他們成為祂復活的見證人,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並藉洗禮和其他聖事,使萬民都可分享祂的救恩。耶穌升天和聖神降臨後,門徒們忠實地執行了耶穌派遣給他們的使命,並在傳揚福音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耶穌時常與他們一起工作。聖神以奇蹟和各種德能,支持著宗徒們的傳教工作,並證實他們所傳揚的福音。教會從耶穌那裡領受了傳揚福音的使命,而「福傳」亦成了旅途中的教會最為重要的工作和特徵。

1919 年教宗本篤十五世頒佈了「夫至大通諭」。這份通諭被稱為近代「傳教的大憲章」,對普世和地方教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通諭中,教宗向傳教士強調傳教應該是超越國界的,並強調要為地方教會培訓本地的牧職人才。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26年建立了「傳教節」,希望喚醒所有教友的傳教意識,明白到傳教工作並不是神職或修道者的專利,並邀請所有教友一起關心傳教工作,為傳教事業祈禱,培養傳教的聖召,並為傳教事業慷慨捐獻。

教會福傳的使命與她的「至公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事實上,天主教會(Catholic Church)這名稱在原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大公」的教會。「至公」有「普遍」及「完整」的雙重意義。教會是「完整的」,因為教會從耶穌基督那裡領受了「圓滿的得救方法」,宣認正確的和完整的信仰,在教會內有完滿的聖事生活,及從宗徒繼承過來的職務(教理830)。教會也是「普遍的」,因為基督派遣她向全人類傳傳福音。所有人都奉召成為天主的子民,這個子民應遍及普世,涵蓋萬代。教會「至公」的本質要求所有基督徒都要肩負起傳揚福音的使命(教理831)。基督唯一的教會真正臨在於各地區性的信友的合法團體或地方教會中,這些團體與他們的牧人結合一起,在信仰和聖事上跟繼承宗徒的教區主教團結共融,在新約中也稱為教會。這些個別教會是普世教會的縮影;唯一的公教會就在它們中間,並由它們集合而成。個別教會由於跟她們中的一個教會,即羅馬教會保持共融,就成為完全「至公」的(教理832-834)。

旅途中的教會在本質上即具有傳教使命的特性,這傳教使命的最後根源,來自至聖聖三的永恆之愛;因為依照天父的計畫,教會本身導源於子的使命和聖神的使命。而傳教使命的最終目的,無非使人參與父與聖子之間,在父子的愛之神內的共融。換句話說,傳教的動機來自天主聖三的愛。天主願意眾人因認識真理而得救,那些順從真理之神的感召的人,已踏上了得救之路;然而受託保管這真理的教會,必須迎合他們的願望,把真理帶給他們。聖神是整個教會傳教使命和工作的主角,是祂在傳教的路途上引導教會。在基督之神的引導下,教會應遵循基督所走的同一道路:就是貧窮、聽命、服務、犧牲的道路,一直到死,並從死亡中勝利地復活。最後,教會的傳教使命也要求我們對基督徒的合一作出努力。因為基督徒的分裂,阻止了教會在那已領洗而不與教會共融的分離子女中,實現她固有而圓滿的至公性。更有甚者,教會本身就在其實際生活上,從各方面都難以表達她完美的至公性(教理849-852,855)。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認為教會為什麼要傳教呢?你認為傳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嗎?你認為平信徒也有傳教的義務和責任嗎?為什麼?
2.  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你是基督徒嗎?你有沒有曾經和那些未信主的親友介紹耶穌的福音呢?你會透過甚麼途徑參與和實踐教會傳揚福音的使命?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0月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天主的聖言與啟示

在意大利西椏那 (Siena) 廣場上有一個大水池,中間雕有聖母抱耶穌聖嬰像,左右兩則有象徵智慧、希望、剛毅、明智、正義、謙遜、節制、信德等浮雕像,在末端是一群因著天主的愛而得救和聚集一起的婦女與兒童。這樣的一個雕塑,一望便令人想起它所要表達的教會道理:所有信徒的生命和德行都是來自主耶穌這個源源不絕的水泉和祂給教會的啟示。手抱聖嬰的聖母瑪利亞,就是教會的象徵,在她內懷有天主給予人的大愛。本主日的讀經可以幫助我們從中了解到天主以祂的聖言完滿地啟示祂自己,而教會的聖傳為明白天主的聖言同樣重要。

第一篇讀經智慧書要講出智慧作為天主啟示的其中一個面貌。本書的作者大概希望透過猶太人對智慧的了解和看法,去抵消當時令天下嚮往傳頌的希臘智慧。因此,作者以撒羅滿王向上主求賜智慧處理國事的事蹟作藍本(參閱列上3:6-9),向讀者指出權位、富貴、健康、美色無法與智慧相比;有了智慧,一切美善便伴隨而來。為猶太人來說,真正的智慧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禮物,因為智慧是屬於天主的,不是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同樣,天主給人的信仰和啟示也應被視作為天主白白的恩賜,人決不能單靠自身的能力就能貿然得到。

天主為了要啟示和通傳自己,祂便開口說話。原來在舊約時代,天主的話非常重要。首先天主以言語創造世界萬物,啟示了祂的能力和智慧。在梅瑟領導以民走向福地的時候,天主給他們頒布了十句話(誡命),這十句話更被刻錄在石板上。然而,真正令人明白天主說話的重要性的,便是先知們,因為他們的任務是替天主發言,傳遞天主的說話。在新約,天主的話成為了血肉——就是耶穌基督自己。在對觀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給人教導時,多麼有智慧;他行奇蹟時,多麼有權威。當然真正說明聖言就是成了血肉的耶穌基督,必定是若望福音了。在基督內降生的聖言常在教會內,而教會宣講和傳報的不只是一些說話和教義,而是基督的救恩。

今天希伯來人書講出了上述天主聖言的特質,就是天主的話富有生命力和效力,且能穿透靈魂,辨別人的感覺和思念。沒有人能避得過祂,到最後,人們不得不敞開自己,向祂交賬。福音中那富人問耶穌該做什麼以得永生,耶穌給他的答案,本來是一個做門徒的邀請。可惜這邀請竟然像利劍般刺中了他的要害,他因為捨不得擁有的產業,所以沒有選擇跟隨耶穌。教會把第一篇求智慧的經文,與今天的福音放在一起可謂別具用心。兩者相比之下,便知道智慧篇的作者祈求智慧,是愛慕天主啟示的表現。而富人沒有選擇耶穌,等於放棄了人生最重要並能引領他進入天國的那位,實在愚不可及。

耶穌基督是我們要宣講的那位,祂是那昔在、今在、永在的天主聖言,是天主的自我通傳,祂完完全全啟示了天主對人類的愛。藉著祂降生成人的奧蹟,在世時的教訓和行動,為我們的罪而死,祂給我們帶來了救恩。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的自我啟示需要人以信德,全心、全靈、全意去回應。這種回應,聖經稱之為「信德的服從」(教理143)。信德雖然是個人自由的回應,卻不是個人單獨的行動。因為我們都是「藉著教會並在她內,被引領去宣認:『我信』、『我們信』」(教理168)。事實上,當我們接受了由主基督及聖神託付給宗徒們的天主聖言時,我們還接受了那把天主的話忠實地保存、陳述及傳揚的教會的聖傳 (參閱教理81)
,因為關於一切啟示的確切性,教會不單是藉聖經吸取的。聖經是天主的話語,受聖神默感而寫成;而聖經藉聖傳在教會內澈底地被領悟,並不斷地見諸實行,把其自身所是及其所信的真理,在聖神的光照下,傳遞下去。聖傳與聖經彼此緊緊相連並相通,二者都由同一神泉流出,滙成一道江河,朝著同一目標流去。所以,信友當以同等的熱忱與敬意來接受與尊重聖言和聖傳(參閱《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8, 9)。

生活反思/實踐
1.  為什麼我們說聖言是基督徒生命之源,引領人走向真理之光?
2.  你試過為聖言所刺透嗎?如果有,嘗試回憶一下這經歷。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0 月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基督徒的婚姻

今天的讀經一敘說了天主在創造之初,如何為男人尋覓一個「相稱的助手」,男人沒有在受造界中找到與他相稱的助手,最終天主就從男人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在中文中「助手」似乎是一個「附屬」於上級的稱謂,但如我們從外文聖經去了解,此 字亦可翻譯為「伴侶」。在天主對人的計劃中,女人並不是附屬於男人的,女人和男人享有平等的位格尊嚴。(教理2234)男人和女人是骨肉相連的,當兩人合 而為一時,他們成為被此互補的「伴侶」。這亦是教會所相信,天主在創造時為人類所建立的婚姻關係。

答唱詠中描述到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亦同時是整個民族幸福的基礎,教理指出「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原始細胞」,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啟蒙」。(教理2207)福音書中耶穌基督更再進一步為我們指出基督徒婚姻的一個重點:「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耶穌清楚指出,舊約中梅瑟准許以色列人休妻是原於人的心硬,休妻(離婚)並不在天主原初對人的計劃當中。

天主教會所理解的婚姻不純粹是一個人際之間的關係,又或是一種社會的制度,婚姻是先於人際和社會間的一切關係的神聖盟約。梵二的《現代》憲章指出婚姻是「由造物主所建立、並為造物主的法律所約束的夫妻生活及恩愛的密切結合,憑藉婚姻契約,即當事人無可挽回的同意而成立」。(GS48)

誠然,在現實生活中,不是人人的婚姻生活都是幸福美滿的,因著人的「心硬」,人多次因著罪惡的影響,而破壞了婚姻的神聖性。教理指出:「原罪使人與天主決裂後,第一個後果就是破壞了男女之間原先的共融。他們的關係被彼此的怨懟所扭曲;造物主原先恩賜他們互相喜愛,卻變成支配對方和貪婪的關係;男女要生育繁殖和治理大地的美好聖召,已添上懷孕和謀生求食的痛苦」。(教理1607)

因此,雖然很多人對婚姻制度開始懷疑,甚至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求,可是教會仍堅持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因為教會深信「耶穌沒有加給夫婦一項不能承受的重擔,比梅瑟法律更沉重的擔子。祂來恢復受造界被罪惡所擾亂的原有秩序,親自賦予人力量和恩寵,好能在天主國的新幅度中度婚姻生活。夫婦是藉著追隨基督、犧牲自我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才能『領悟』婚姻的本義,並在基督的助佑下,把它生活出來。基督徒婚姻的恩寵是基督十字架所產生的果實,十字架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參閱教理1615)當人在婚姻生活中聽從基督的召叫,勉力地將自己的生命交付於他的配偶,如同基督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教會時,婚姻生活就成了天主對人的愛的一個確切標記,這實在需要基督的恩寵的助佑才可以達致。

婚姻既是神聖的,是在男女相方「無可挽回的同意」下諦結的,故此,教會要求信徒在締結婚約前需要接受適當的培育,好能明白婚姻的真正意義。有時,因著一些特殊的情況,男女的任何一方在教會的法律上,沒有締結婚姻的某些必須條件時,教會可以透過教會的司法程序宣佈該段「婚姻無效」,意即該段婚姻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我們需注意不可誤會此舉是一項減損婚姻不可拆性的舉措,反而是為確切保障婚姻的尊嚴和特質。

生活反思/實踐
1.  面對社會對婚姻制度的不斷衝擊,作為基督徒的你有甚麼感受?
2.  你認為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原素是甚麼?你願意在自己的家庭中生活出彼此的包容、寬恕和互補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