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在喜樂中皈依

將臨期四個主日的主題分別為:醒悟、悔改、喜樂、厄瑪奴耳。悔改、皈依,必然帶來喜樂,因為「尋求上主的人,樂滿心中」(詠 105:3),但此種尋求需要人全力運用他的理智和正直的意志(天主教教理30)。「德行」是理智和意志的堅決態度,有助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喜樂的泉源
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教會傳統稱之為「喜樂主日」。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清楚講出以色列民應該高興喜樂的原因
──上主撤銷對他們的定案,掃除他們的仇敵;上主在他們中間,不用害怕;上主是一位施救的勇士;上主對以民重溫祂的愛情,並且因他們而歡躍喜樂。在答唱詠中,依撒意亞先知給予我們很大的安慰,因為上主是我的救援、我的力量,我依靠祂,決不畏懼;我們可以從救援的泉源汲水。讀經二,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作信徒的應當喜樂,因為主快來了。

悔改、皈依,在喜樂中期待主的來臨
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曆中,幫助信徒準備聖誕節,紀念基督第一次降臨我們當中,並藉此紀念,準備我們的心神,期待基督在末日第二次再來。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這個準備期已過了大半。由將臨期第二主日到第三主日,主題由「悔改」轉到「喜樂」。喜樂,是因為「主快來了」。

今天的福音,在短短的九節經文中,便重複了三次:「我們該作甚麼?」。這段福音的背景,是洗者若翰在約旦河一帶,宣講悔改的洗禮,並嚴厲警告群眾,必須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凡不結好果子的,必被砍掉,投入火中(路 3:3-9)。

若翰以水施洗,而基督徒所領受的卻是聖神的洗禮。心靈的悔改和皈依,必須配合倫理生活的改變。初期教會的慕道者在禮儀中問:「我們該作甚麼?」。福音提到:有的要與別人分享,要公義及知足;總的來說,是指受洗者該在自己生活的環境,活出仁愛與正義。皈依帶給我們恆久的喜樂,而基督徒就是在喜樂中期待基督的來臨。

不斷皈依
接受洗禮是我們歸向天主的基本抉擇,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在信仰及倫理生活上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起伏,我們需要不斷悔改、不斷再皈依。再者,皈依不單是指「不犯錯」,更加是藉着自由和良心的聲音,對真理和美善開放。皈依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和好的行動、關懷窮人、履行正義、承認過失、檢討生活、省察良心、忍受痛苦、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天主教教理 1435)。

德行與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人性的德行乃屬理智和意志的堅決態度、穩定的傾向、習慣性的完美。德行依照理性和信德,規範我們的行為,管理我們的情慾,引導我們的舉止。德行使我們容易地、自制地、愉快地度一個美好的道德生活。有德行的人能夠自由地實踐善。倫理的德行支配人的所有能力,為與天主的愛共融。(天主教教理 1804)

「智、義、勇、節」扮演着樞紐的角色,因為一切德行環繞着它們而組合在一起,因此稱為「四樞德」。「智德」是支配理性之實踐的德行,使它在任何環境中辨別甚麼是真善,並揀選適當的方法使之實現。「義德」是倫理的德行,在於依循恆久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得到的。「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節德」是倫理的德行,它調節感性樂趣的吸引,並使人在運用世物時,保持平衡。(天主教教理 1805-1809)

人的德行是通過教育、自主的行為和努力不懈的恆心逐漸修成,並因天主的恩寵得到淨化和提升。在天主的助佑之下,德行鍛練性格,使人易於行善,活出相稱基督徒的生活。(天主教教理1810)

生活反思/實踐
1.  「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間,祂是一位施救的勇士,衪必為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衪的愛情,且因你歡躍喜樂」(索
3:17)。默想這段聖經,感受在天主內的喜樂、平安與愛情。
2.  在天主的愛內,反省自己的生活。不足之處,求主寬恕,再次皈依;並祈求天主助佑,好能度一個美好的道德生活,在喜樂中期待祂的來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